人民幣匯率從3月末的6.34,到4月末的6.61,一個月間貶值超過4%!此時此刻,離岸人民幣已經失守6.7,貶值速度快,幅度大。事有湊巧,正值上海疫情,不禁讓大眾猜測,這次人民幣貶值,是否跟信心危機引發資金外流有關。
本輪貶值跟2018年相似
上一次人民幣貶值大趨勢,發生在2015年和 2018年。
2015年的貶值是由「匯改」所觸發的,當時中國為謀求讓人民幣國際化,讓匯率走向市場化,從緊盯美元的單邊走勢,變為參考一籃子貨幣的雙向浮動,可以說是中國「主動」引發的一次貶值。至於2018年的貶值,則是由於美聯儲推動利率正常化,美國在年內加息4次,美元走強所導致的,人民幣可算是「被動」貶值。

2022年這次貶值 ,跟2018年那次相似,也是由於美國加息所引發的。美國在通脹壓力下加息(請參考:美聯儲啟動加息週期 烽火連三月(一)),美元走強,等於主要貨幣如歐元、英鎊、日元等相對貶值。



人民幣也不例外,跟隨這一籃子貨幣兌美元貶值,本該是合情合理的。我們不能光靠人民幣走勢,便猜測是資金外流所導致的,這點憂慮看來並不成立。
面對貶值 國內投資者該如何部署?
市場普遍認為,2022這次加息週期,將要比2018年那次要來得更劇烈。這可能也意味著,這次人民幣貶值的力度,也要來得更猛烈。
有一點是肯定的:貨幣貶值,一方面,物價貴了,提高了消費者的成本;另一方面,出口強了,提高了出口商的利潤。貶值,變相是讓收入從大眾轉移到廠商,是一種「財富再分配」,對商家有利。
相反地,貶值使人民幣資產或儲蓄價值縮水,對國內投資者是不利的。投資到真正的美元資產,從中長線角度,才是最合理的選擇。(請參考:美元資產也有真假之分)
香港投資者會否被殃及池魚?
對香港投資者而言,人民幣走弱有以下兩重後果:
第一,中美息差越高,越容易吸引外資流入,反之亦然。如今,美元利率上升,人民幣則相反。從4月中旬開始,中美10年期國債息差甚至出現倒掛,導致人民幣貶值。香港作為中國首要的離岸金融市場,中國資產吸引力下降,香港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也會下降。若中美息差倒掛常態化,香港金融業將面臨長期考驗。
第二,中美經濟走勢相反,對錨定美元的聯繫匯率而言,要維持穩定性變得更困難。(請參考:40年保質期 中美經濟聯繫匯率重回十字路口)這也是我們一直擔心的。
持有港元資產或儲蓄的投資者,該提高警惕,未雨綢繆。在當前形勢下,轉投美元資產,就可以把匯率風險降到最低。
心繫香港,志在遠方。投資未來,成為有選擇的人。
思辰資本美國房地產基金,以投資美國Multifamily多戶型公寓作為底層資產,乘著美國經濟強勁、就業率高、薪金上升等良好環境,為租金創造上升空間,使我們的主動增值策略(Value-add Strategy)更順利地推行。 (什麼是Value-add?請參考:投資增值|美國買樓收租等升值?增值投資策略 主動提升物業價值) 應對美國和香港的加息週期,我們則鎖定長期低利率,為我們的投資者規避加息風險。 欲了解更多?請參考我們的「美國房地產」投資專頁。
更多文章:
加息大環境下 如何調整投資決策?
投資強勢美元 分清真假美元資產
疫情下美國樓市投資火爆的10大因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