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家衛說,任何東西都有保質期。
當今世界,仿佛已經走到了歷史的轉折點。全球化經濟、中美關係、改革開放,都過了保質期,使用期限將至。(請參考:40年保質期 中美經濟聯繫匯率重回十字路)
由於國際之間的金融資產或不能再自由互通,選定穩妥的國家進行投資,保持資金的靈活性(stay nimble),才是財富管理者的重要命題。
港幣身處「冰火兩重天」是終極風險
聯繫匯率將近40年,挨過了1998年金融風暴,給人足夠信心。但若你真把港幣VS美元投資直接劃上等號的話,就要三思了!
總體經濟而言,中國冷,美國熱,香港經濟依賴中國,港幣卻跟美元掛鉤,夾在冰與火之間,聯繫匯率的風險不言而喻!論貨幣政策,中國在寬鬆,美國在收緊;前者在減息,後者在加息;前者在保增長,後者在抗通脹。中美息差收窄,人民幣資產相對美元資產的吸引力,因此將出現此消彼長的變化。
香港作為國際金融樞紐,是東西方經濟的交匯點。不幸的是,我們直接面對「全球化退潮」(Deglobalization)的衝擊,感到進退失據。萬幸的是,我們仍處於有利位置,最起碼,全球金融資產配置的渠道依然暢通,我們的投資選擇還不少。
美元走強,選擇合適的美元資產是第一步。
美元走強,美元資產重新受到追捧
隨著美國重啟加息週期,美元指數突破100,一年漲幅超過10%。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興趣增加,美元計價的投資產品重新引起關注。

最近有關美元資產的兩則新聞,引起我對資產配置的一番尋思。
俄羅斯債務 將可能「被動違約」
俄烏戰爭爆發後,美國凍結了俄羅斯存放在美國的外匯儲備,但仍網開一面,容許俄羅斯動用該儲備來支付國債票息。直到本月初,正值一筆5.52億美元的俄羅斯國債到期,這次美國不再通融了,等於逼著俄羅斯,必須從別處掏出可動用的美元儲備來還債,否則將直接「被違約」。
如今面對國際制裁,俄羅斯無法以美元支付債務,於是宣佈以盧布支付外債。對國際債權人而言,此舉無異於違約,試問他們明明用美元購買的債權,誰願意收回一堆盧布?雖然,絕不能說盧布一文不值,理論上還可購買石油和天然氣,但在國際制裁之下,誰敢跟俄羅斯做交易呢?
一旦俄債違約 後果將難以預計
如此推演下去,將可能成為自1998年來俄羅斯的首次債務違約。而上一次外幣債務違約,則要追溯到1918年的沙皇時期了!
一般而言,俄國國債不被別國納入為外匯儲備的一部分,因此甚少有主權基金參與投資。參與投資的,反而更多的是以投資收益為目標的大型投資機構,例如養老基金和對沖基金等。
以美元和歐元計價的俄國債,總值約 400 億美元,而俄羅斯企業則欠下約 1000 億美元的外債。投資俄國美元債,雖然屬於美元資產,卻無法體現美元的穩定性。
中概股美國「被動退市」遭遇團滅危機
另一個美元資產的例子,就是中概股。
3月11日,美國證監會將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列入「預退市名單」,包括百濟神州、百勝中國、再鼎醫藥、盛美半導體、和黃醫藥,波及到一系列中概股股價下跌。
中概股被動退市的表面原因,在於美國政府要求在當地上市的外國公司,必須遵守美國的審計標凖,而中國企業往往不能符合規定。歸根究底,更深層次的原因,就是中國經濟體量雖大,但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定價權和話語權有限,一旦遇上政治原因遭到打壓,恐怕毫無還手之力。
中概股作為一種美元資產,中國企業作為融資方,國際投資人作為投資方,在海量的美股市場,都只好敗走麥城。
美元資產 也有真假之分
俄國美元債違約風險,給投資人的啟示,就是在於產品雖然以美元計價,能規避匯率風險,但它背負的其他風險,卻遠大於匯率風險本身。若只衝著美元資產的「光環」而盲目投資,恐怕只會買到了「假」的美元資產。
同樣是美元資產,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,或者在境外發行的中資美元債,也承擔著相當的信用風險和政治風險。至於美元理財產品,包括在岸或離岸基金,投資人則必須留意產品所包含的底層資產,衡量相關風險。
真正的美元資產,並非借用美元為糖衣包裝的外國資產,而是真正跟蹤美國經濟或企業的金融資產,真正體現美國經濟增長和美元穩定性的好處。
手持港幣流動資產的讀者,可認真考慮美國本土資產,撇除國家信用和地緣政治風險。
心繫香港,志在遠方。投資未來,成為有選擇的人。
思辰資本美國房地產基金,以投資美國Multifamily多戶型公寓作為底層資產,乘著美國經濟強勁、就業率高、薪金上升等良好環境,為租金創造上升空間,使我們的主動增值策略(Value-add Strategy)更順利地推行。 (什麼是Value-add?請參考:投資增值|美國買樓收租等升值?增值投資策略 主動提升物業價值) 應對美國和香港的加息週期,我們則鎖定長期低利率,為我們的投資者規避加息風險。 欲了解更多?請參考我們的「美國房地產」投資專頁。
更多文章:
40年保質期 中美經濟聯繫匯率重回十字路口
疫情下美國樓市投資火爆的10大因素
逆市下的勝利者 烽火連三月(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