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的3月,可真是「烽火連三月」!人類飽受戰爭、疫情、通脹等煎熬之際,金融市場亦將迎接從零開始的加息週期。
加息是必答題 而非選擇題
經過了長期的量化寬鬆,低利率好比陽光空氣,我們都已經習慣了。對香港人來說,美國這次要重啟加息週期,加上港幣跟美元掛鉤,香港勢必跟隨加息,不論給業主還是投資者,所帶來的財政壓力是直接的。至於美股年初以來的弱勢,與通脹引發的加息預期也有著莫大關係。
在分析加息對投資的影響之前,我們需要先探討加息背景。
美國1月份的CPI指數高達7.5%,是1982年以來最快速的通脹。相對起美聯儲一貫支持2%的長期通脹預期,已經高聳入雲。民怨沸騰之下,加息已經是美聯儲的必答題,而非選擇題。
雖然3月中加息,已經板上釘釘地擺上了FOMC (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) 的日程,分析員這次糾結的,卻是這次加息的幅度,以及今後加息的速度和深度。
美聯儲的預期管理是藝術
美聯儲的工作方針是平衡,好比遊走在鋼絲上,鋼絲的一邊是經濟,另一邊是市場。
若加息用藥不足,降低通脹的效果不似預期,將導致市場過熱,催生泡沫經濟。若加息用藥過猛,則造成資產價格下跌,甚至引發股市崩盤。

這次將是2018年12月以來的第一次的加息。面對高通脹,市場存在過加息50個點子的擔憂。2月24日,隨著俄烏戰爭爆發,擔心經濟下滑,卻有分析員預測,美聯儲也許延後加息!
眾說紛紜之際,鮑威爾在3月2日表示,他傾向於加息25個點子。此一表態,可算是中庸之道,給市場派了一粒定心丸,舒緩了大幅加息的疑慮,美股反彈。
加息,真能解決這次通脹問題嗎?
美國通脹40年新高,已經是不爭的事實。
兩年前,鮑威爾在疫情壓力下,瘋狂地啟動了印鈔機,給市場注射了興奮劑,讓資產價格飆升,導致資產價格的通脹 (Asset price inflation),引起很多人的詬病。作為美國房地產的投資者之一,我們雖為既得利益者,卻也感覺這對沒做好投資準備的群眾太殘忍了!
然而,說句公道話,這一波7.5%的CPI,屬於消費品通脹(Commodity price inflation),不能完全怪責聯儲局。
這次通脹的元兇,是疫情。Omicron疫情導致航運停滯,還剛巧發生了中國電荒停產,供應鏈斷裂,更要撞上了年底假期的傳統購物旺季!商店降價促銷不見了,甚至連貨架都清空了,美國缺貨的問題嚴重,推高了短期通脹。既然,這波通脹是由供應鏈問題引起的,可隨著疫情消退而解決,可能是短暫的。



接下來,另一個通脹的衝擊波,就是俄烏戰爭,所導致的能源和食品危機。但眾所周知,能源和食品都是剛性需求。要美國人因為貸款利息升了,而減少消費也許還可以,但要減少開車或節衣縮食,這是不太可能的。更有效的手段,就是從供應鏈出發,例如釋放石油和糧食儲備。
因此,這次要通過加息手段去壓抑物價,不一定能對症下藥。溫和加息,看來會比較合理。
當然,大家尤其關心加息對投資,尤其對美國房地產的影響。我們在下一篇文章繼續分析。
心繫香港,志在遠方。投資未來,成為有選擇的人。
思辰資本經營美國Multifamily房地產基金,既能抗通脹,亦能穩定收租。欲了解更多?請參考我們的「美國房地產」投資專頁。思辰分享經營海外物業的投資心得,讓海外物業投資,成為你的成功標籤!
更多文章:
盤點全球住宅房地產投資價值,為什麼美國第一?
基金vs REIT,房地產投資兩大工具
房地產基金還是REIT?必先了解交易結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