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志剛在香港是個家傳戶曉的名字,他從1991到2009年,擔任香港外匯基金管理局局長和金管局主席,經歷了回歸祖國和金融保衛戰的洗禮,在聯繫匯率39年的歷史中,絕對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。
外匯儲備該怎麼用?任志剛有新主張
雖已離任金管局主席多年,任志剛作為行政會議成員,財金界的意見領袖,繼續給港府出謀獻策,言論備受關注。最近,他對外匯儲備的使用,提出了一些新主張。
首先,他質疑外匯儲備購買美債的做法,認為若動用財政盈餘來購買美債,等同借錢予有機會跟中國打金融戰的美國政府。他提出,雖然中美兩國之間發生金融戰的機會不高,但若美國企圖圍堵中國,需使用金融武器,限制資本流動,凍結他國的美元資產,可能將出現反效果。
他認為香港長遠要減低對美元的依賴,但人民幣國際化僅限於經常賬目,進程太慢,下一步應在資本市場推動使用人民幣,包括股票市場,讓人民幣作為交易單位,促進人民幣國際化。
另外,他建議倒不如把財政儲備,投資發展北部都會區。
外匯儲備是聯繫匯率的基石。這些建議,會讓全世界提高(或降低)對聯繫匯率的信心呢?值得思考!
1998年金融保衛戰 「任七招」一戰成名

任志剛一戰成名,該數到1998年夏天,帶有史詩式味道的「香港金融保衛戰」。
1997年,恆指和樓價虛高,香港經濟已出現泡沫,與此同時,發生了東南亞金融風暴,外圍環境不穩,為香港被突襲買下伏線。1998年夏天,以索羅斯為首的對沖基金,從匯市、股市、期貨三路發起進攻,先囤積大量港元,再大手沽空,非但衝擊聯匯制度,更要戳破金融泡沫,意圖獲利。
要知道,當時候香港銀行結算戶口的總和才只有數十億港元,炒家只要動用幾億美元,便可讓銀行「乾塘」。
所謂的「任七招」,核心有兩點:第一點(第一招)是金管局向持牌銀行作出保證,可以用固定匯率(HKD 7.75兌USD 1),利用結算戶口中的基礎貨幣兌換美元。第二點(其餘六招)則是通過貼現窗,在結算戶口「乾塘」的情況下,可以向金管局借貸應急,解決結算餘額太小的問題,並納入龐大的未償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,擴大了貨幣基礎。
對決過程當中,港元拆息極其波動。
港府應戰 可謂無所不用其極
畢竟,任志剛作為央行行長,是個守規矩的人,主要手段依然維持在銀行體系的框架內,對症下藥。與他相映成趣的,是時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,他可真是個狠人!
他主張利用外匯儲備,跟對手在股市和期貨市場上正面交鋒。索羅斯一邊拋售港幣,港府一邊照單全收,穩住匯率之餘,更大舉吸納恆指藍籌股,和買入炒家拋空的期貨合約,形成你死我活的一場對賭局面。



港股從1998年5月的10000點以上,跌到8月13日的6660點。重頭戲發生在8月28日的恆指期貨結算日,港府幾乎是當天的唯一買家,高手過招,成交量790億,創下歷史紀錄。收盤價仍死守在7800點以上,港府成功擊退大鱷。
一場幸運的勝利 掩蓋了真相
歷史,總是被勝利者所編纂,美化后的故事!勝利者的故事就先說到這裡。先來闢謠吧!
坊間傳聞,當時中國內地政府跨境出手救市,事實上並沒有發生。循規蹈矩的「任七招」,亦被無限神化。甚至,更諷刺的是,香港打贏這場保衛戰,亦實屬幸運!
為什麼?1998年8-9月間,全球金融市場的焦點,並非香港金融保衛戰,而是俄羅斯國債違約。按理說,償還本國貨幣結算的國債,最簡單粗暴的方式,就是印鈔票,因此,根本不可能違約。可是俄羅斯政府,莫名其妙地,並沒有選擇這麼做。
俄債違約,是一場地震,震壞了所有新興市場,乃至於全球金融市場。流動性差的資產被拋售,流動性好的資產被高追。因此,當時的對沖基金巨人LTCM,到8月末累計虧損高達18.5億美元,直接面臨倒閉。同樣策略的對沖基金,一般都依賴保證金放大槓桿,在各路基金同時拆倉過程中,相互踩踏,這才是導致索羅斯敗退香港背後的真正原因。
為什麼任志剛和曾蔭權不和?



此場戰役,港府總共動用了1637億港幣,相當於外匯儲備的13%。
港府在股票和期指市場有所行動,也許是迫不得已的決定,雖然勝利了,但被判了破壞自由經濟的罪名。正如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(Alan Greenspan) 所說:「第一,我不認為這種做法會成功;第二,我認為這一舉動會損害香港金管局過去多年來贏取的極佳公信力。」
江湖傳聞,任志剛作為金管局主席,對於曾蔭權作為財政司司長,踩過界,動用外匯儲備入市,違背了自由市場原則這一做法,頗有意見。畢竟打贏了,不會有人翻舊賬,但萬一打輸了呢?期貨對賭,要輸可以輸清光的!誰是誰非?歷史自有公論!
2022年的外匯儲備,投資北部都會區?



24年後的今天,任志剛建議外匯基金減持美債,增持北部都會區,背後所隱藏的信息,殊不簡單。
一般而言,全球各國的外匯儲備都持有美債,原因有二:第一,它體量龐大,能容納千億美元等值的資產;第二,它流動性高,能迅速完成交易。對香港聯繫匯率制度而言,通過持有美債持有美元,更是金管局實現弱方兌換保證(HKD 7.75兌USD 1)的指定交易品種。持有美債是一種流動性管理的手段,不能簡單解讀為「借錢給美國」。
外匯儲備較少持有房地產,因為其流動性差。若動用外匯基金大量持有北部都會區,恐怕將削弱其捍衛香港匯率穩定的主要功能,動搖聯繫匯率的根基。
此一時彼一時。港府的外匯儲備總額高達4000億美元,放眼全球,試問還能有幾個千億規模的對沖基金,可來跟港府一較高下?這股底氣,跟24年前不能同日而語。
然而,北部都會區發展規模巨大,同屬於千億元級別的,外匯基金的參與,資金佔比恐怕亦不會低,投資週期更要長達20年。
香港「去美元化」,擁抱人民幣
另一個更重要的信息,就是去美元化。
香港回歸「50年不變」走進了下半場,融入大灣區經濟圈,香港經濟跟人民幣掛鉤,也許是一個更理性的選擇。
我們一再提醒,聯繫匯率制度將步入40週年,香港聯繫匯率這個錨,還該不該綁定美國? (請參考:聯繫匯率與香港定位問題) 任志剛的一番言論,也許透露了當局的意圖。
作為投資人,若看好美元穩定,就不該持有港幣作為替代品(proxy),而是該持有真正的美元資產。真正的美元資產,又能對沖通脹的,非美國房地產莫屬。
未雨綢繆,提前佈局美國房地產,是為上策!
心繫香港,志在遠方。投資未來,成為有選擇的人。
思辰資本美國房地產基金,以投資美國Multifamily多戶型公寓作為底層資產,乘著美國經濟強勁、就業率高、薪金上升等良好環境,為租金創造上升空間,使我們的主動增值策略(Value-add Strategy)更順利地推行。 (什麼是Value-add?請參考:投資增值|美國買樓收租等升值?增值投資策略 主動提升物業價值) 應對美國和香港的加息週期,我們則鎖定長期低利率,為我們的投資者規避加息風險。 欲了解更多?請參考我們的「美國房地產」投資專頁。
更多文章:
15 年的移民計劃 只會計劃跟不上變化
給物業投資人5個實用建議(下)
給物業投資人5個實用建議(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