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星期的焦點,除了8號風球之外,定必是8號風球之下,舉行的「香港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」。大約 200 名全球金融高管齊聚一堂,是香港解除 Covid-19 隔離限制後,首次重大金融會議。

金融峰會 是風雨飄搖 還是風雲際會?
參會的人來頭不小,包括了匯豐、渣打、高盛、摩根和UBS等掌舵人。而中國當局亦安排了人民銀行、銀保監會、證監會等財金高管,親自用英語預先錄像,雖然未做到面對面交流,但光是這份溝通的誠意,全世界都能感受到。
對於很多參會的外資行老大,這已經是3年來第一次到訪香港,不知道會否有點一別三秋,仿如隔世的感覺?一句Don’t Bet Against China and HK,立即引起了參會者一陣笑聲和鼓掌,那些笑的和鼓掌的人,是否都同意這句話?
讀過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,但凡有什麼武林大會,都必定會有大事發生。不知道這種預感,是否會應驗?我們今天就聚焦峰會,先看看來自外國、國內和香港三方的金融大佬,對於一些重要的金融議題的看法,我們節錄了會議期間,一些比較重要的對話。

港元聯繫匯率的未來
先講作為香港人,我們最切身關注的問題,就是港元的未來。關於聯繫匯率穩定性的猜測,HKMA金管局主席余偉文接受Bloomberg採訪時,問到能否限制和管控聯繫匯率的後果和副作用?余偉文的答案是,HKMA沒有計劃沒有動機,去改變聯繫匯率制度,穩定匯率對香港極其重要。但壞處就是,當美國加息,香港就被迫跟隨。香港外匯儲備有4300億美元,底蘊夠厚,所以毫不擔心。
另外,記者也問到,當有一天人民幣全面流通,港元的定位問題。余偉文還是重複了之前的語調,無意改變現狀的立場。
分享一下我們的看法:我們絕對願意相信,香港本身無意改變聯繫匯率的制度。但是,當外在的力量很強大,包括中央政府去美元化的立場,還有美國加息的節奏,而香港的能力太有限,獨善其身的難度就相當大。要知道,任何一個國家地區,要執行貨幣政策,例如加息,可能會事先向市場摸下底。但當政府要改變一套貨幣政策制度,例如港元要與美元脫鉤,恐怕只會突然發生,而不會給市場任何預警。真實例子發生在2015年,瑞士法郎跟歐元脫鉤,一夜之間,瑞士法郎對歐元上升20%,對採用瑞士法郎做按揭的業主來說,負債一夜之間增加了20%,真的欲哭無淚!
香港這次急招了全球金融大佬來港,跟這件事情是否有關?我們拭目以待。
香港樓市調整 對銀行體系的影響
另一個大家關心的重點,就是香港樓市和銀行體系的穩定。記者問到余偉文,第一,有否擔心香港樓市,第二,銀行體系是否還能穩住?
關於樓價,余偉文提到樓市從2021年9月高位,調整了10%,是加息的外圍因素,加上本地經濟因素,內外夾擊導致的調整,說到這裡,他就輕輕帶過了樓價的問題。接下來,就是銀行體系的穩定性,當前銀行的LTV平均只有50%,借款人還款能力很強。雖然最近「財爺新政」後,更多人能借上90%,然而受惠者要不就是銀行內部員工,要不就是參與了按揭保險計劃,銀行的信貸風險,依然維持在LTV 50-60%水平,銀行體系還是相對安全。最後提到,這些人還款能力強,就算負資產,亦不代表他們不能還款。
再分享一下我們的看法:銀行對上會業主的LTV只有50-60%,有事實根據的;就算業主因樓價下調而變成負資產,亦不代表會斷供。因此,我們有理由去相信香港銀行體系,在目前來說是健全的。不過,有兩點要注意:1)引用翻施永青的真知灼見, 97之後,香港樓市跌了7七成呢,現在跌一成好多咩?這麼說,如果歷史真要重演的話,LTV5-6成,恐怕銀行也頂不住。難怪余偉文對香港樓市的評論,亦點到即止。2)HKMA管的是正正經經的銀行,銀行的按揭客戶大部分都是正正經經downpay 5成的業主,但HKMA好像管不到,那些銀行體系外,提供「呼吸plan」的「財仔」,難道那些「上車客」的死活,HKMA就完全眼不見為乾淨嗎?
Hong Kong vs Singapore
最近提到新加坡,都讓香港金融界意難平。原因是,新加坡取代了香港,成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,從前的「紐倫港」,變成今天的「紐倫坡」。新加坡從香港市場,吸引走不少資金和人才,成為亞洲第一。

會議期間,電視屏幕,時不時顯示一個“HK vs Singapore”的畫面,從個人平均財富、資產規模、IPO交易、外匯交易、稅率等多方面,香港都完勝新加坡。仿佛在向參會者證明香港優勢仍在,香港這麼好,為什麼你們還選新加坡? (SC Winters – HK vs Singapore) 被問到這個尷尬問題的,就是渣打CEO Bill Winters。他提到疫情底下,人員不能自由流動,的確讓香港較難挽留人才,更難與世界連接。
香港金融中心的魅力 源自什麼?
同場參與的還有高盛CEO David Solomon、摩根斯坦利CEO James Gorman和瑞銀主席Colm Kelleher等金融領袖。這些人的到來,的確讓人覺得,香港市場還是有號召力的。
其實香港的吸引力,最終還是跟中國有關,只要中國有前途,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窗口,才能發揮作用。當然,有相當部分的成功因素,還是要靠香港人自己努力。
記得峰會開始之前,有數位原先答應出席的國際金融巨頭,先後因確診、行程變動及家庭原因而缺席,包括花旗、黑石、巴克萊、資本集團以及東方匯理等大boss。

同時,亦發生了一段小插曲:財政司司長陳茂波,在中東出差期間受感染。儘管如此,依然堅持飛回香港,出席金融峰會。峰會開完之後,衛生署事後才公佈,原來陳司長回到香港機場當天,檢測結果還是陽性的。衛生署只認為他病毒量低,就讓他無需隔離。據報道,未見陳茂波入場時使用安心出行,發言時也沒戴口罩,還在談笑風生。
雖然此舉,難免讓市民覺得政府處事過份靈活。不過,政府可以不墨守成規,特事特辦地,讓帶病的司長出席峰會。檢測陽性的人可以出席公開活動,這個向世界宣告香港復常的決心,已經再清楚不過了,這個亦不失為一個好消息。
心繫香港,志在遠方。投資未來,成為有選擇的人。
思辰資本美國房地產基金,以投資美國Multifamily多戶型公寓作為底層資產,乘著美國經濟強勁、就業率高、薪金上升等良好環境,為租金創造上升空間,使我們的主動增值策略(Value-add Strategy)更順利地推行。 (什麼是Value-add?請參考:投資增值|美國買樓收租等升值?增值投資策略 主動提升物業價值) 欲了解更多?請參考我們的「美國房地產」投資專頁。
更多文章:
美國加息 樓市修正還是崩盤
海外買樓收租 便宜=昂貴
熱門海外物業市場 過去一年表現如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