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動收入 生活保障​

投資收益固然重要,現金流可能更重要。投資理財該設定兩大目標為:

1) 保護財富的本身價值,對抗通脹風險,和
2) 產生穩定現金流,在這個基礎上,追求投資收益最大化。投資要考慮的問題是,這些投資能否對抗通脹風險的同時,能否產生穩定的被動現金收入。

保險年金

投資收入實現財務自由

投資收入實現財務自由

投資收益固然重要,現金流可能更重要。怎麼可以「自製長糧」,創造被動收入,來長期應付各項生活開支。

/閱讀更多/

經過了多年奮鬥,到了退休,不少香港人已經積累了一筆財富,準備安享晚年。然而,由於退休後沒有人工收入,還遇上通脹來襲,理財就必須更為謹慎。

/閱讀更多/

對於退休人士來說,投資理財該設定兩大目標:
① 保護財富的本身價值,對抗通脹風險
② 產生穩定現金流,應付日常消費
最後,就是在滿足①和②的基礎上,追求投資收益最大化。

/閱讀更多/

投資選擇

投資選擇

香港流行的退休投資,大致有這三種:1. 保險年金 2. 股票債券組合 3. 買樓收租。要考慮的問題是,這些投資能否對抗通脹風險的同時,能否產生穩定的被動現金收入。

/閱讀更多/

股債組合的投資實際效果未必能如預期:股票的風險太高,動不動上落10-20%,投資者必須長期抗壓。債券的收益太低,例如iBond的收益2%;港府為60 歲以上港人準備的銀債 (銀色債券)收益率則為3.5%,但三年內不能買賣;市場上的企業債,要能做到5%以上的票息,都屬於高收益債(俗稱“垃圾債”)的評級,風險偏高。

/閱讀更多/

很多人試圖通過投資組合來分散風險,來實現穩定的財富增值。傳統的退休資產配置,股和債幾乎必不可少,常見的股債比例設在60:40。然而,股市波幅巨大,債市(尤其是長債)在加息週期中表現欠佳。

/閱讀更多/

保險年金

被動收入 生活保障​​

年金是一種長年期的保險產品,投保人繳付保費後,保險公司便一點一滴地,從保費本金當中扣點「碎銀」出來,發放給投保人,稱之為「年金收入」,直至保險合約期結束。

/閱讀更多/

以「香港年金計劃」為例:假設一名60歲男士投保100萬元,保險公司便提供206個月(17年2個月)的保證期,領取每月5,100元的保證「收入」(即每年61,200元),206*5100約105萬元,等於已繳保費的105%。保證期過後,只要投保人存活,保險公司就會繼續每月派發這個保證「收入」,直到投保人身故。

/閱讀更多/

年金是個「鬥長命」的投資,保證期內提前結束,不管是被動身故,還是主動退保,根本就拿不到收益,甚至可以虧損。保證期少說都15年以上,等於資金被鎖住了。所謂的「收入」,絕大部分來自保費本身,羊毛出在羊身上,額外收益含量很低。

/閱讀更多/

「香港年金計劃」保證回報率5%是事實,但這不是年化回報率,而是攤開了15年以上,全期加起來的回報率。換算為年化內在收益率(Internal Rate of Return,IRR)的話,推算出來每年的IRR就只有0.55%!資金被鎖上15年以上,換取這麼低的收益水平,比銀行定存還要低!

/閱讀更多/

持有期內派發的分紅,本質上,絕大部分都是從本金摳出來的。保證期過後,當投保人身故了,計劃便結束,一切煙消雲散,一分本金都拿不回來。當你心想退休食長糧的同時,保險公司想吃掉的正是你的本金!

/閱讀更多/

買樓收租

買樓收租

香港物業本身的租金收益率大概在2%。如果希望做按揭買樓收租的話,考慮各項成本,在香港買樓收租,談不上收入,反而是個負擔。(請參考:投資方案例子一:持有200萬港幣現金,買香港樓收租。)

/閱讀更多/

購買美國房地產基金,扣除管理費後,現金收益率(cash-on-cash yield)約為5%。此外,通過增值策略(value-add stratgegy),對物業進行翻新装修和升級管理,提高租金之餘,還能給物業額外升值,只用每年升值4%,便能為投資人創造平均年化內在收益率(IRR) 15%,真正做到「財息兼收」。(請參考:投資方案例子二:持有200萬港幣現金,投資美國出租型公寓。)

/閱讀更多/

要對抗通脹,而且要產生被動收入,資產配置中的奇兵,就是房地產。因為物業增值,能跑贏通脹。另外,物業出租後產生租金收入,能成為投資人穩定的現金流。

/閱讀更多/

BLOG 思辰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