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志刚在香港是个家传户晓的名字,他从1991到2009年,担任香港外汇基金管理局局长和金管局主席,经历了回归祖国和金融保卫战的洗礼,在联系汇率39年的历史中,绝对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。
外汇储备该怎么用?任志刚有新主张
虽已离任金管局主席多年,任志刚作为行政会议成员,财金界的意见领袖,继续给港府出谋献策,言论备受关注。最近,他对外汇储备的使用,提出了一些新主张。
首先,他质疑外汇储备购买美债的做法,认为若动用财政盈余来购买美债,等同借钱予有机会跟中国打金融战的美国政府。他提出,虽然中美两国之间发生金融战的机会不高,但若美国企图围堵中国,需使用金融武器,限制资本流动,冻结他国的美元资产,可能将出现反效果。
他认为香港长远要减低对美元的依赖,但人民币国际化仅限于经常账目,进程太慢,下一步应在资本市场推动使用人民币,包括股票市场,让人民币作为交易单位,促进人民币国际化。
另外,他建议倒不如把财政储备,投资发展北部都会区。
外汇储备是联系汇率的基石。这些建议,会让全世界提高(或降低)对联系汇率的信心呢?值得思考!
1998年金融保卫战 「任七招」一战成名

任志刚一战成名,该数到1998年夏天,带有史诗式味道的「香港金融保卫战」。
1997年,恒指和楼价虚高,香港经济已出现泡沫,与此同时,发生了东南亚金融风暴,外围环境不稳,为香港被突袭买下伏线。 1998年夏天,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,从汇市、股市、期货三路发起进攻,先囤积大量港元,再大手沽空,非但冲击联汇制度,更要戳破金融泡沫,意图获利。
要知道,当时候香港银行结算户口的总和才只有数十亿港元,炒家只要动用几亿美元,便可让银行「干塘」。
所谓的「任七招」,核心有两点:第一点(第一招)是金管局向持牌银行作出保证,可以用固定汇率(HKD 7.75兑USD 1),利用结算户口中的基础货币兑换美元。第二点(其余六招)则是通过贴现窗,在结算户口「干塘」的情况下,可以向金管局借贷应急,解决结算余额太小的问题,并纳入庞大的未偿还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,扩大了货币基础。
对决过程当中,港元拆息极其波动。
港府应战 可谓无所不用其极
毕竟,任志刚作为央行行长,是个守规矩的人,主要手段依然维持在银行体系的框架内,对症下药。与他相映成趣的,是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,他可真是个狠人!
他主张利用外汇储备,跟对手在股市和期货市场上正面交锋。索罗斯一边抛售港币,港府一边照单全收,稳住汇率之余,更大举吸纳恒指蓝筹股,和买入炒家抛空的期货合约,形成你死我活的一场对赌局面。



港股从1998年5月的10000点以上,跌到8月13日的6660点。重头戏发生在8月28日的恒指期货结算日,港府几乎是当天的唯一买家,高手过招,成交量790亿,创下历史纪录。收盘价仍死守在7800点以上,港府成功击退大鳄。
一场幸运的胜利 掩盖了真相
历史,总是被胜利者所编纂,美化后的故事!胜利者的故事就先说到这里。先来辟谣吧!
坊间传闻,当时中国内地政府跨境出手救市,事实上并没有发生。循规蹈矩的「任七招」,亦被无限神化。甚至,更讽刺的是,香港打赢这场保卫战,亦实属幸运!
为什么? 1998年8-9月间,全球金融市场的焦点,并非香港金融保卫战,而是俄罗斯国债违约。按理说,偿还本国货币结算的国债,最简单粗暴的方式,就是印钞票,因此,根本不可能违约。可是俄罗斯政府,莫名其妙地,并没有选择这么做。
俄债违约,是一场地震,震坏了所有新兴市场,乃至于全球金融市场。流动性差的资产被抛售,流动性好的资产被高追。因此,当时的对冲基金巨人LTCM,到8月末累计亏损高达18.5亿美元,直接面临倒闭。同样策略的对冲基金,一般都依赖保证金放大杠杆,在各路基金同时拆仓过程中,相互踩踏,这才是导致索罗斯败退香港背后的真正原因。
为什么任志刚和曾荫权不和?



此场战役,港府总共动用了1637亿港币,相当于外汇储备的13%。
港府在股票和期指市场有所行动,也许是迫不得已的决定,虽然胜利了,但被判了破坏自由经济的罪名。正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(Alan Greenspan) 所说:「第一,我不认为这种做法会成功;第二,我认为这一举动会损害香港金管局过去多年来赢取的极佳公信力。」
江湖传闻,任志刚作为金管局主席,对于曾荫权作为财政司司长,踩过界,动用外汇储备入市,违背了自由市场原则这一做法,颇有意见。毕竟打赢了,不会有人翻旧账,但万一打输了呢?期货对赌,要输可以输清光的!谁是谁非?历史自有公论!
2022年的外汇储备,投资北部都会区?



24年后的今天,任志刚建议外汇基金减持美债,增持北部都会区,背后所隐藏的信息,殊不简单。
一般而言,全球各国的外汇储备都持有美债,原因有二:第一,它体量庞大,能容纳千亿美元等值的资产;第二,它流动性高,能迅速完成交易。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而言,通过持有美债持有美元,更是金管局实现弱方兑换保证(HKD 7.75兑USD 1)的指定交易品种。持有美债是一种流动性管理的手段,不能简单解读为「借钱给美国」。
外汇储备较少持有房地产,因为其流动性差。若动用外汇基金大量持有北部都会区,恐怕将削弱其捍卫香港汇率稳定的主要功能,动摇联系汇率的根基。
此一时彼一时。港府的外汇储备总额高达4000亿美元,放眼全球,试问还能有几个千亿规模的对冲基金,可来跟港府一较高下?这股底气,跟24年前不能同日而语。
然而,北部都会区发展规模巨大,同属于千亿元级别的,外汇基金的参与,资金占比恐怕亦不会低,投资周期更要长达20年。
香港「去美元化」,拥抱人民币
另一个更重要的信息,就是去美元化。
香港回归「50年不变」走进了下半场,融入大湾区经济圈,香港经济跟人民币挂钩,也许是一个更理性的选择。
我们一再提醒,联系汇率制度将步入40周年,香港联系汇率这个锚,还该不该绑定美国? (请参考:联系汇率与香港定位问题) 任志刚的一番言论,也许透露了当局的意图。
作为投资人,若看好美元稳定,就不该持有港币作为替代品(proxy),而是该持有真正的美元资产。真正的美元资产,又能对冲通胀的,非美国房地产莫属。
未雨绸缪,提前布局美国房地产,是为上策!
心系香港,志在远方。投资未来,成为有选择的人。
思辰资本美国房地产基金,以投资美国Multifamily多户型公寓作为底层资产,乘着美国经济强劲、就业率高、薪金上升等良好环境,为租金创造上升空间,使我们的主动增值策略(Value-add Strategy)更顺利地推行。 (什么是Value-add?请参考:投资增值|美国买楼收租等升值?增值投资策略 主动提升物业价值) 应对美国和香港的加息周期,我们则锁定长期低利率,为我们的投资者规避加息风险。欲了解更多?请参考我们的「美国房地产」投资专页。
更多文章:
15 年的移民计划 只会计划跟不上变化
给物业投资人5个实用建议(下)
给物业投资人5个实用建议(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