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动收入 生活保障​

投资收益固然重要,现金流可能更重要。投资理财该设定两大目标为:

1) 保护财富的本身价值,对抗通胀风险,和
2) 产生稳定现金流,在这个基础上,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。投资要考虑的问题是,这些投资能否对抗通胀风险的同时,能否产生稳定的被动现金收入。

保險年金

投资收入实现财务自由

投資收入實現財務自由

投资收益固然重要,现金流可能更重要。怎么可以「自制长粮」,创造被动收入,来长期应付各项生活开支。

/阅读更多/

经过了多年奋斗,到了退休,不少香港人已经积累了一笔财富,准备安享晚年。然而,由于退休后没有人工收入,还遇上通胀来袭,理财就必须更为谨慎。

/阅读更多/

对于退休人士来说,投资理财该设定两大目标:
① 保护财富的本身价值,对抗通胀风险
② 产生稳定现金流,应付日常消费

最后,就是在满足①和②的基础上,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。

/阅读更多/

投资选择

投資選擇

香港流行的退休投资,大致有这三种:
1. 保险年金
2. 股票债券组合
3. 买楼收租。
要考虑的问题是,这些投资能否对抗通胀风险的同时,能否产生稳定的被动现金收入。

/阅读更多/

股债组合的投资实际效果未必能如预期:股票的风险太高,动不动上落10-20%,投资者必须长期抗压。债券的收益太低,例如iBond的收益2%;港府为60 岁以上港人准备的银债 (银色债券)收益率则为3.5%,但三年内不能买卖;市场上的企业债,要能做到5%以上的票息,都属于高收益债(俗称“垃圾债”)的评级,风险偏高。

/阅读更多/

很多人试图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,来实现稳定的财富增值。传统的退休资产配置,股和债几乎必不可少,常见的股债比例设在60:40。然而,股市波幅巨大,债市(尤其是长债)在加息周期中表现欠佳。

/阅读更多/

保险年金

被動收入 生活保障​​

年金是一种长年期的保险产品,投保人缴付保费后,保险公司便一点一滴地,从保费本金当中扣点「碎银」出来,发放给投保人,称之为「年金收入」,直至保险合约期结束。

/阅读更多/

以「香港年金计划」为例:假设一名60岁男士投保100万元,保险公司便提供206个月(17年2个月)的保证期,领取每月5,100元的保证「收入」(即每年61,200元),206*5100约105万元,等于已缴保费的105%。保证期过后,只要投保人存活,保险公司就会继续每月派发这个保证「收入」,直到投保人身故。

/阅读更多/

年金是个「斗长命」的投资,保证期内提前结束,不管是被动身故,还是主动退保,根本就拿不到收益,甚至可以亏损。保证期少说都15年以上,等于资金被锁住了。所谓的「收入」,绝大部分来自保费本身,羊毛出在羊身上,额外收益含量很低。

/阅读更多/

「香港年金计划」保证回报率5%是事实,但这不是年化回报率,而是摊开了15年以上,全期加起来的回报率。换算为年化内在收益率(Internal Rate of Return,IRR)的话,推算出来每年的IRR就只有0.55%!资金被锁上15年以上,换取这么低的收益水平,比银行定存还要低!

/阅读更多/

持有期内派发的分红,本质上,绝大部分都是从本金抠出来的。保证期过后,当投保人身故了,计划便结束,一切烟消云散,一分本金都拿不回来。当你心想退休食长粮的同时,保险公司想吃掉的正是你的本金!

/阅读更多/

买楼收租

買樓收租

香港物业本身的租金收益率大概在2%。如果希望做按揭买楼收租的话,考虑各项成本,在香港买楼收租,谈不上收入,反而是个负担。 (请参考:投资方案例子一:持有200万港币现金,买香港楼收租。)

/阅读更多/

购买美国房地产基金,扣除管理费后,现金收益率(cash-on-cash yield)约为5%。此外,通过增值策略(value-add stratgegy),对物业进行翻新装修和升级管理,提高租金之余,还能给物业额外升值,只用每年升值4%,便能为投资人创造平均年化内在收益率(IRR) 15%,真正做到「财息兼收」。 (请参考:投资方案例子二:持有200万港币现金,投资美国出租型公寓。)

/阅读更多/

要对抗通胀,而且要产生被动收入,资产配置中的奇兵,就是房地产。因为物业增值,能跑赢通胀。另外,物业出租后产生租金收入,能成为投资人稳定的现金流。

/阅读更多/